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边一座荒凉孤城的景象,通过自然变化传递人生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往事那堪问,长江空渺然"直抒胸臆:过去的事不忍再提,眼前的长江依旧浩荡流淌。这里用长江的永恒反衬人事的变迁。
中间四句用四个画面勾勒荒城景象:夕阳下的孤城紧闭城门,荒芜的田野飘着寒烟,江水冲刷让沙洲变宽,潮汐改道使古道偏移。这些意象都在说同一个意思——时间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最后两句最妙,诗人说"别怀疑沧海桑田的传说,眼前所见就是证明"。把"陵谷变迁"这个成语化用在具体景物中,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可见可感。残阳、寒烟、变宽的沙洲、偏移的古道,都是时光流逝的见证。
全诗没有直接说教,但通过一系列衰败的景物,自然引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的哲理。诗人站在江边,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荒凉,更是岁月无情的痕迹。这种将人生感悟融入景物的写法,让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