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雷雨题楚夜雨雷钟铭宋拓本册(乙亥)

豫章农田正愁暑,圛圛升云常夜雨。
西山夜半转雷车,天遣雷公伐雷鼓。
雷公裸象在楚钟,政和拓本墨尚浓。
篆迹累累肖雷势,每疑夜雨腾蛟龙。
我摹钟文三叹息,湿染千年墨云黑。
何时堕地见雷神(雷神象见论衡搜神记),铸象书铭傅芉国。
今年雷雨动满盈,有雷不震民不惊。
凉宵瀹茗看古篆,雨声喧隔谯钟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夜雷雨交加的场景,同时融入了对古代文物的联想,充满神秘感和历史韵味。

开头四句写实景:江西农田正为酷暑发愁,夜晚乌云密布常下雨。半夜西山传来雷声,像是老天派雷公在打雷鼓。这里用"雷车""雷鼓"的比喻让雷声显得更生动。

中间六句转入文物描写:作者看到楚国古钟上的雷公图案(政和年间拓本),钟上篆书纹路像雷电的走势,让人联想到夜雨中蛟龙腾飞的景象。摸着钟文感叹时,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墨迹中的湿气,甚至想象雷神从天上掉下来的场景。

最后四句回到现实:今年雷雨虽多却不吓人,百姓都很平静。在凉爽的夜晚,作者一边泡茶一边欣赏古篆字,听着雨声和城楼钟声交织。这里把文物鉴赏和日常生活巧妙结合,显得闲适雅致。

全诗最大特点是把雷雨天的自然现象、古代钟鼎文物和日常生活三者自然串联:雷声让人想到钟上的雷神图案,看文物拓本时又联想到夜雨蛟龙,最后回到品茶听雨的闲适。通过这种联想,把普通的夏夜写得既气势磅礴又充满文化气息。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