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登楼远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意象,传递出诗人开阔的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首联“高楼一以望,顿觉野怀赊”直接点明登高望远的主题。诗人站在高楼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内心也随之舒展,仿佛能容纳整个原野。这里的“野怀赊”形象地表达了心胸豁然开朗的感觉。
颔联“月射潮头动,云流山背斜”是写景的精华。月光照射下,潮水涌动,波光粼粼;云彩流动,在山脊上投下斜斜的影子。这两句通过“射”、“动”、“流”、“斜”四个动词,把月光、潮水、云彩、山峦都写活了,展现出秋夜大自然的动态美。
颈联“寒塘孤雁影,烟树万人家”转入更细腻的观察。寒冷的池塘里,一只孤雁的身影掠过;远处炊烟袅袅的树林中,隐约可见万家灯火。这一联通过“孤雁”与“万家”的对比,既写出了秋夜的寂寥,又展现了人间的温暖。
尾联“百尺应难再,凭空思未涯”是诗人的感慨。站在百尺高楼之上,似乎已经到达了极限,但思绪却可以继续飞向更远的地方。这里既表达了登高望远的畅快,又暗示了人类思想的无限可能。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秋夜的辽阔与静谧。诗人通过登高这一简单动作,把月光、云彩、潮水、孤雁、人家等元素有机组合,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抒发了人生感悟。最打动人的是诗中那种“看得越远,想得越深”的意境,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登高望远时那种心旷神怡、思绪万千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