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与四章 其三

松茑攀援重本根,嗟哉釜底逐游魂。
祥和不讳干戈气,枯朽都蒙雨露恩。
何苦焦头称上客,底须黥面入军门?
独缘北堠搴云望,两霍𧹬潮去淼浑。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战争意象的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盲目追随权势的讽刺。

前两句用松树和茑萝(一种攀附植物)的关系,暗喻社会上攀附权贵的现象。"重本根"讽刺那些忘记自身根基、一味依附强者的人,"釜底游魂"则形容这些人在权力斗争中像无主游魂般盲目。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祥和"表面说太平,实际暗藏战火;"枯朽"看似受恩惠,实则是虚伪的施舍。用"焦头烂额的上宾"和"刺字充军的囚徒"两个极端形象,讽刺人们为求功名不惜自毁的荒唐。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独自站在北方土堡远眺,看着潮水般退去的两军("两霍"可能指对峙的军队),暗含对战争无意义的思考。浑浊的潮水象征混乱的时局,而诗人超然的态度暗示真正的智慧在于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

全诗妙在用攀附植物、战场等具体意象,把"人云亦云"的愚昧和"独立思考"的可贵说得生动透彻。就像现在社会中的"跟风"现象,诗人提醒我们:不要做攀附的茑萝,而要当清醒的观潮人。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