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有赠五章 其三

平生寡依适,憔悴同灵均。
众芳弃蓠茝,佩此崇兰芬。
委情在夙昔,结思何因温。
扬媚烁朝露,荡采羞夕雯。
但觉耳目间,闻睹皆善因。
悬望久中觖,微意敢重申?
合为水中月,散为风中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孤独高洁、坚守本心的情感,同时透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开头四句用屈原(灵均)的典故,说自己一生少有知己,像屈原一样孤独憔悴。世人抛弃了蓠茝这样的香草(比喻美德),而自己却始终珍视崇高的兰花(象征高洁品格)。这里用香草比喻人的品德,展现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中间六句描写美好却易逝的景象。"朝露"和"夕雯"都是短暂存在的美景,诗人虽然为之倾倒,但也感到遗憾。他觉得耳目所及都是美好的事物,但内心长久以来的期待却总是落空,这份微妙的心意也不敢轻易说出口。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感叹美好的事物就像水中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最终都会像风中尘埃一样消散。这既是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也暗含对自己坚守的高洁品格可能无人理解的无奈。

全诗用香草、朝露等意象,通过对比世俗的抛弃与自己的坚守,表达了孤独而高洁的情怀,最后以水中月、风中尘的比喻,道出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含蓄,情感真挚动人。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