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附何善山工部舟泊南康偕刘良溪王有训予弟邃夫同游开先寺重来何刘已逝不觉潸然
旅中闻笛自堪悲,况是深林欲暮时。
重照古潭双鬓改,旧游芳草几人随。
能诗何逊今安在,入洞刘郎杳莫期。
蹋遍千峰黄鹤远,素书无路报相知。
重照古潭双鬓改,旧游芳草几人随。
能诗何逊今安在,入洞刘郎杳莫期。
蹋遍千峰黄鹤远,素书无路报相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重游旧地时,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用"旅中闻笛"和"深林暮色"营造出孤独悲凉的氛围,就像一个人在外旅行时突然听到哀伤的笛声,又赶上黄昏时分,自然容易勾起伤感。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展现物是人非:潭水依旧清澈,但水中倒映的自己已两鬓斑白;当年一起踏青的朋友,如今只剩寥寥几人。特别提到两位故友——擅长写诗的何逊和曾经同游的刘郎,如今一个不知去向,一个再也等不回来。这种对比特别能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残酷。
最后两句用"踏遍千峰"和"素书无路"两个意象,说即使走遍千山万水,也找不到逝去的友人,连封信都不知道该往哪儿寄。把那种无处倾诉的思念之情写得非常动人。
全诗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用简单的景物对比(古潭与白发、芳草与故人),把中年重游故地时那种"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怅惘,和对知己好友的思念,都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来了。读起来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岁月无情和人生聚散无常的哀愁。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