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行重行行

遥遥涉长途,悠悠愁我心。我心愁未央,暌离日以深。

山高水无梁,寄书多浮沉。鱼乐在故渊,鹿鸣思长林。

觉时影与身,梦来裯与衾。端居迟日月,旦暮如古今。

孤愿人讵知,沉忧自难任。君子不遐弃,怀我以好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长途跋涉时深深的孤独和思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感受:

1. 想家的煎熬
开头用"遥遥""悠悠"叠词,就像脚步沉重、心事重重的样子。诗人说离家的日子越久,心里就越难受,像被山和水隔断了回家的路,连寄出去的信都石沉大海。

2. 用动物比喻思乡
说鱼儿想念原来的水潭,鹿儿怀念熟悉的树林,就像人无论走多远都想回到家乡。这里用动物本能来比喻人对家的眷恋,特别生动。

3. 孤独的日与夜
白天只有影子作伴,晚上抱着被子睡觉,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一天像一年那么长。这种描写让读者能直接体会到度日如年的孤独感。

4. 渴望被惦记
最后诗人说:虽然我的心思没人懂,但希望远方的人不要忘记我,能给我捎个信。这种小心翼翼期待回音的心情,特别真实感人。

全诗就像一封寄不出去的家书,没有用华丽辞藻,只是用鱼、鹿、影子这些日常事物,就把游子思乡的苦闷写得深入人心。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默默承受孤独,却又不敢奢望太多的复杂心情。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