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居他乡的游子在金陵(今南京)夜晚的思乡之情。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
首联“亮月殊乡满,疏萤旅阁辉”以月光和萤火虫起兴,明亮的月光洒满异乡,稀疏的萤火在旅舍闪烁。这里用“殊乡”和“旅阁”点明游子身份,月光越亮越显孤独,萤火虽微却成唯一陪伴。
颔联“并悬心独耿,同寄影难飞”进一步深化孤独感。月亮和萤火虽同在夜空,但游子的心始终孤寂;想和影子一起飞回故乡,却难以实现。这种“物理距离近,心理距离远”的对比很打动人。
颈联“千里芙蓉枕,三山薜荔衣”用家乡风物写思念。“芙蓉枕”和“薜荔衣”可能是家乡特有的物品或景象,隔着千里之遥,只能在回忆中触摸。数字“千里”与“三山”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张力。
尾联“故园虚引望,终夕梦魂归”直抒胸臆:整夜徒劳地望着故乡方向,唯有在梦中才能回去。“虚”字用得极妙,既写视线被阻隔的无奈,又暗含梦醒成空的惆怅。
全诗最动人的是层层递进的思念:从看月观萤的孤独,到对影自怜的寂寥,再到回忆家乡的温暖,最后归于梦魂归乡的慰藉。诗人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化作月光、萤火、枕头、衣裳等具体意象,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隔山隔水隔不断思念”的情感。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