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秦始皇的辉煌与没落,通过对比昔日和现在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秦王骋奇观,不惮阻且脩”是说秦始皇为了追求宏大的功业,不畏艰难险阻,修筑了许多宏伟的工程。这里的“骋奇观”指的是秦始皇的雄心壮志和对壮丽景象的追求。
接下来的“万里走辙迹,八荒开囿游”进一步描绘了秦始皇的功绩。他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使得天下各地都能方便地往来。这里的“万里走辙迹”象征着秦始皇的统治范围之广,“八荒开囿游”则形容他开辟了广阔的疆域。
然而,诗词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秦始皇辉煌逝去的感慨。“劳歌久已息,遗筑今尚留”是说秦始皇的功业和辉煌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但他留下的建筑和遗迹依然存在。这里的“劳歌”可以理解为秦始皇的功业和辉煌,“息”则表示这些已经过去。
最后两句“千载威神尽,骊山空古丘”则是对秦始皇最终命运的总结。千百年过去了,秦始皇的威势和神采已经消散,只剩下骊山上的古墓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这里的“威神尽”指的是秦始皇的权势和辉煌已经消失,“骊山空古丘”则象征着秦始皇的陵墓,暗示着他最终的孤独和寂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秦始皇辉煌与没落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提醒人们无论多么伟大的功业,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