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寺庙中盂兰盆会的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揭示了传统祭祀活动中人情淡漠的现象。
前两句"欣欣来认祖先名,梵杵丁东月二更"写热闹场景:人们兴高采烈地来祭拜祖先,寺庙里的法器在深夜依然叮咚作响。这里的"欣欣"和"丁东"两个拟声词,营造出表面热闹的氛围。
后两句笔锋一转:"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虽然地上洒满纸钱,香火不断,但祭拜仪式已经变得冰冷机械,连真心实意的哭声都听不到。诗人用"香篆冷"这个意象,巧妙地将外在的热闹与内在的冷漠形成强烈反差。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通过一个具体场景,反映了传统文化活动中逐渐流失的真挚情感。人们虽然还在延续祭祖的仪式,但已经失去了对祖先真正的缅怀之情。这种"形存实亡"的现象,正是诗人感叹的深层原因。
宋伯仁
湖州人,一作广平人,字器之,号雪岩。理宗嘉熙时,为盐运司属官。工诗,善画梅。有《西塍集》、《梅花喜神谱》、《烟波渔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