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恪八丈招饮并示新诗辄同其韵二首 其二
鬓发已垂白,旌旗犹自红。
何所非乐郊,崖腹连茅宫。
投荒分我辈,胜赏贪天功。
新诗森剑铓,谁谓先生穷。
箪瓢固屡空,薄醪欣偶供。
但愁山月斜,宁顾江水东。
劫火延八极,长怀袖手翁⑴。
何所非乐郊,崖腹连茅宫。
投荒分我辈,胜赏贪天功。
新诗森剑铓,谁谓先生穷。
箪瓢固屡空,薄醪欣偶供。
但愁山月斜,宁顾江水东。
劫火延八极,长怀袖手翁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苍苍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者形象,通过几个生动画面传递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虽然鬓发已白(衰老),但精神如红旗般昂扬(朝气)。老者认为处处都是乐土,连山崖下的茅屋都成了宫殿(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中间六句写老者的生活状态:被贬荒远却坦然接受("投荒"),把欣赏美景当作上天的恩赐。写的新诗像宝剑般锋芒毕露,谁说清贫就是困顿?虽然经常缺衣少食("箪瓢屡空"),但有粗酒喝就很快乐。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只担心月亮西沉(珍惜欢聚时光),哪管江水东流(不在意时光流逝)。虽然世间战火纷飞("劫火"),但老者始终保持着超然物外的胸怀("袖手翁"的意象)。
全诗最动人的是塑造了一个"穷且益坚"的智者形象:物质匮乏却精神富足,身处逆境依然保持创作热情,用诗酒对抗命运的坎坷,在动荡时代中活出了通透淡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