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怀姜山

东风吹雨下长干,又见梅花带雪残。夏杪一传庐岳信,秋来几听雁声寒。

艰难客路谁能久,冷煖人情我已安。闻道开年定入越,轻舟应过子陵滩。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岁末寒冬时对远方友人姜山的思念,以及自己漂泊在外的感慨。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读来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首联“东风吹雨下长干,又见梅花带雪残”描绘了寒冬景象:东风吹着冷雨,长干(地名)一带的梅花在雪中凋零。这里用“又见”暗示时间流逝,梅花年年开谢,而诗人依然漂泊在外。

颔联“夏杪一传庐岳信,秋来几听雁声寒”回忆与友人的联系:夏天末尾收到过姜山从庐山(庐岳)的来信,入秋后多次听到寒雁的鸣叫。大雁南飞是思乡的象征,诗人听到雁声,自然更添愁绪。

颈联“艰难客路谁能久,冷煖人情我已安”是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悟:在外谋生不易,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已看淡。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历经沧桑后的豁达。

尾联“闻道开年定入越,轻舟应过子陵滩”是诗人的期待:听说新年时友人会来越地(浙江一带),那时他的小船应该会经过严子陵钓鱼的江滩。子陵滩是东汉隐士严光钓鱼的地方,这里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以寒冬思友起笔,穿插对漂泊生活的感慨,最后以期待重逢作结。诗人没有刻意渲染悲伤,而是用梅花、雁声、子陵滩等意象含蓄表达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历经风霜后的平静与希望。最打动人的是诗人面对“艰难客路”和“冷煖人情”时表现出的坦然——这种在逆境中保持从容的态度,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写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