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观意大利威尔第歌剧阿伊达,祖宾梅塔指挥,女中音杨光女士出演第三主角埃及公主安奈瑞斯

百丈明堂七重台,台前弯角金羊来。
将士雕弓鼙鼓出,楼船锦缆凯旋回。
霎时屏息千人席,祖宾梅塔蓦起拍。
音符展读纸草书,北非大漠流光错。
三千水逝尼罗河,伫听安奈瑞斯歌。
小队翩跹花季女,低回惊影潋滟波。
哀乐彼邦天籁落,撼魂摄魄气喷薄。
忽变幽罅悬游丝,眇眇秋穹远独鹤。
情仇肠断诉诸神,訇然哭倒圣殿人。
妒火腾红逾战火,爱且虚幻孰为真。
相摩相激三重唱,宫吕商钟不遑让。
乍和乍分撩冰弦,曲罢徨徨益惆怅。
昊冥降劫碛砂冤,石室终閟星辰昏。
百五十年威尔第,凄美人间绝代魂。
国际歌坛大角色,都门吴门幸相识。
鸾凤喈喈俗耳倾,久颤梁尘当此刻。
宛转明珠定玉盘,搴帘不待严妆残。
一袭霓裳轻觳纨,半遮粉黛宝华冠。
君不见,从此骄人写真镜,古有埃及公主證。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画面和音乐般的语言,描绘了在国家大剧院观看威尔第歌剧《阿伊达》的震撼体验。全诗像一部浓缩的舞台剧,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一、舞台的辉煌开场(1-4句)
诗人用"百丈明堂七重台"形容大剧院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舞台上,金色羊角装饰、雕弓战鼓、凯旋战船等埃及元素接连登场,瞬间把观众带入古埃及的战争场景。

二、指挥家的魔力(5-8句)
当指挥家祖宾·梅塔举起指挥棒,整个剧院鸦雀无声。诗人把乐谱比作"纸草书"(古埃及的纸张),音符流淌时仿佛让人看见北非沙漠的流光和尼罗河的波涛,音乐有了画面感。

三、杨光的惊艳演绎(9-22句)
这部分浓墨重彩描写女中音杨光饰演的安奈瑞斯公主:
1. 她的歌声如"天籁"震撼人心,时而高亢如"喷薄"的气势,时而细腻如"悬游丝"般飘渺。
2. 通过"妒火腾红逾战火"等句,展现公主因爱生恨的复杂心理,三重唱时不同声部像"宫吕商钟"(古代音律)般交织碰撞。
3. 诗人用"碛砂冤""星辰昏"等意象,暗示歌剧悲剧结局——公主最终被活埋的宿命。

四、谢幕的华彩时刻(23-28句)
演出结束后,杨光轻装谢幕的细节最动人:
- "搴帘不待严妆残":她匆匆拉开帘幕,甚至来不及整理妆容
- "一袭霓裳轻觳纨":穿着轻盈的纱裙,半掩着华冠
这些描写让观众看到艺术家最真实动人的一面,就像"古埃及公主"穿越时空来到现代。

诗歌特色:
1. 通感手法:把音乐转化为沙漠、河流、火焰等视觉形象(如"流光错""惊影潋滟波")
2. 戏剧冲突:用"妒火vs战火""三重唱"等展现歌剧的情感张力
3. 古今交融:既保留"宫吕商钟"等传统元素,又用"写真镜"等现代词汇
4. 细节传神:谢幕时"轻觳纨""宝华冠"的描写,让杨光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是它既捕捉了歌剧的宏大悲壮,又记录了艺术家谢幕时的真实瞬间,就像最后两句说的:今晚的杨光,就是活在当下的埃及公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