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泽寺见许坚题诗

蔼蔼春风入水村,森森乔木映朱门。
高人遗迹空佳句,谁识旌阳后世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的宁静画面,同时暗含对隐士风骨的追怀。

前两句写景:春风和煦,轻轻吹拂着水边村落;茂密高大的树木掩映着朱红大门,一派祥和自然的田园风光。"蔼蔼""森森"的叠词让画面充满生机,又带着一丝庄重感。

后两句转入抒情:高人(许坚)留下的诗句虽好,却已成过往遗迹。诗人感慨:如今还有谁能认出,这位题诗者其实是古代仙人许旌阳的后代呢?这里用"旌阳后世孙"既点明许坚的身份,也暗赞他继承了先祖的仙风道骨。

全诗妙在将春日闲适的景致与对隐士的敬仰自然融合,通过"春风""乔木"等意象营造出超脱尘俗的意境。最后一句的反问尤其耐人寻味,表面是叹知音难觅,实则让读者思考:真正的高人或许就藏在这平凡山水间,只是世人缺少发现的眼睛。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