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记

一家著述谁最长,撰成世说记醉乡。
君不见,大儒纵自推文中,究不若,醉乡居士王无功。

现代解析

这首《醉乡记》用轻松幽默的对比,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学问家的正经文章,有时候反而不如醉汉笔下的真性情来得动人。

前两句用设问开头:要说谁写的书最厉害?有人写了《世说新语》这样的名著来记录醉乡趣事。这里提到的《世说新语》是南朝名著,专门记载名士们的潇洒言行,暗示正经文人的创作。

后两句突然转折:你看那些儒学大家("大儒")虽然自比文中子(隋代大儒王通),但终究比不上醉乡居士王绩(字无功)。王绩是唐代著名酒鬼诗人,整天喝得醉醺醺却留下许多好诗。诗人用"究不若"三个字,干脆利落地给这场较量下了判词。

全诗妙在两点:一是把严肃的儒学大师和贪杯的诗人放一起比较,反差强烈;二是用"君不见"这种聊天式的口吻,像朋友间说悄悄话般道出真理。它告诉我们:刻意追求高大上的创作,有时反不如酒后半醉半醒时的真情流露。就像现在说的"高手在民间",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往往来自最真实的生活体验。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