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仪 异典也①
芝坛敛浮景,休气郁招清。
晨旭流翠葆,泰风飏华旌。
飞龙丽重霄,蕤绥在天庭。
式礼纡皇步,笃恭轸圣情。
几几磩承舄,亭亭云耀纮。
秉离临日鉴,乘乾健天行。
升崇俨帝对,纳陛惕凌兢。
周折并圆方,兴俛以屏营。
万舞罗皋帗,广乐陈咸茎。
度以哲罔忒,文用道自弘。
卒事秩无愆,百辟具维刑。
亹亹不显德,千载扬徽称。
晨旭流翠葆,泰风飏华旌。
飞龙丽重霄,蕤绥在天庭。
式礼纡皇步,笃恭轸圣情。
几几磩承舄,亭亭云耀纮。
秉离临日鉴,乘乾健天行。
升崇俨帝对,纳陛惕凌兢。
周折并圆方,兴俛以屏营。
万舞罗皋帗,广乐陈咸茎。
度以哲罔忒,文用道自弘。
卒事秩无愆,百辟具维刑。
亹亹不显德,千载扬徽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严肃穆的古代皇家祭祀仪式,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天人感应的神圣氛围。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场景如画卷展开
诗的开篇像电影镜头般呈现祭祀场景:晨光中的灵芝祭坛(芝坛)云雾缭绕,华美的旌旗在祥风中飘扬。飞龙纹饰的礼器(飞龙)高悬殿宇,彩带(蕤绥)从天空垂落,皇帝迈着庄重的步伐(式礼纫皇步)缓缓前行,整个画面充满流动的仙气与威严。
2. 动静结合的仪式感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晨光(晨旭)的静谧与乐舞(万舞)的热烈,皇帝谨慎的台阶步伐(纳陛惕凌兢)与宏大的环形祭坛(周折并圆方),就像现代交响乐中强弱音符的交织。特别是"几几磩承舄"描写玉磬承托御鞋的细节,凸显皇家礼仪的考究。
3. 天人合一的哲思
通过"秉离临日鉴"(秉持光明如日镜照临)、"乘乾健天行"(顺应天道运行)等意象,将物质仪式升华为精神象征。结尾"亹亹不显德"(勤勉不彰显的德行)点明核心——看似描写外在礼仪,实则歌颂内敛的君王品德,这种含蓄赞美正是古代礼仪文化的精髓。
全诗如金线穿珠,把器物(华旌)、动作(皇步)、音乐(咸茎)、舞蹈(万舞)等元素编织成礼乐文明的锦绣,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那种"无声胜有声"的庄严之美。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