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黄世成的逝者,通过赞美他的品格和表达哀思,传递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前四句写逝者的高尚品格:黄世成学问品行出众无人能比,但他对功名利禄毫不动心。他宁愿像古代隐士那样清贫自守,也不愿像司马相如写《茂陵书》那样追求虚名。这里用"逸民传"和"茂陵书"的对比,突出他不慕荣利的品格。
后四句表达哀思:谁说这样风流人物就此消逝?总觉得他好像只是暂时失去联系。在九泉之下他还有什么遗憾呢?看那庭院里种满的玉树(比喻优秀子弟),就是他生命的延续。最后用"玉树满庭除"的意象,既暗喻逝者培养的后辈人才,也象征着高尚精神的传承。
全诗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通过不慕名利、重视精神传承的形象塑造,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人生价值不在于外在成就,而在于品格的崇高与精神的延续。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