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圣制中秋思母歌

人间此夕逢三五,皓魄堂空初过午。玉宇琼楼景色佳,谁道吾皇心独苦。

皇心独苦兮应柰何,对景伤情兮念慈母。慈母当年复且顾,仙升一旦如乖仵。

节值中秋可啸歌,黤然昨夜生阴雨。我皇感此重怆悽,欲捧瑶觞共谁语。

彷佛如瞻天上容,徘徊尚忆生前语,大孝吾皇真圣子。

圣子悬悬望母归,凤辇龙舆日几归。直驾红云谒紫清,紫清阊阖九门通。

玉几声音非杳冥,恍然慈训时时聆。秋光春色有代换,圣情痛慕还无终。

长歌特制名思母,至言历历流心腑。绚目昭回天地文,仁民致治本亲亲。

皇风帝德过尧舜,臣拜稽首歌圣人。

现代解析

这首《恭和圣制中秋思母歌》是一首充满孝子深情的诗歌,用中秋月圆之夜作为背景,表达了皇帝对已故母亲的深切思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首诗:

1. 中秋夜的特殊氛围
诗歌开篇就点明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夜,月亮刚过正午最圆最亮的时候。诗人用"玉宇琼楼"形容皇宫美景,但马上转折说:谁能想到皇上心里正承受着巨大痛苦?这里用美景反衬哀情,形成强烈对比。

2. 孝子思母的真情流露
全诗核心是皇帝对母亲的思念。诗人用直白的语言描写皇帝的心理活动:看到中秋月色就想起母亲生前的关怀("复且顾"),如今母亲突然离世("仙升"),连昨夜都下起阴雨仿佛在陪皇帝一起悲伤。皇帝想举杯对月,却无人可诉衷肠,只能在回忆中寻找母亲的声音和面容。

3. 超越时空的母子深情
诗中提到皇帝常常产生幻觉,好像还能听到母亲的教导("恍然慈训时时聆")。虽然季节变换("秋光春色有代换"),但皇帝的思念永不停止。最后诗人赞颂皇帝的孝心感天动地,甚至超越了古代圣王尧舜。

艺术特色:
- 用"皓魄"(明月)、"瑶觞"(玉杯)等精美意象营造宫廷氛围
- 通过"阴雨"等自然景象烘托哀伤情绪
- 反复使用"皇心独苦""圣情痛慕"等直接抒情的语句
- 结尾升华主题,将个人孝心与国家治理相联系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让我们看到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在中秋团圆夜,他和天下所有失去母亲的孩子一样,会望着月亮默默流泪。这种跨越阶层的共同情感,正是诗歌引起共鸣的关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