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去京城的春日景象,通过一些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秣陵春已至”,点明地点和季节。秣陵指现在的南京,春日里,诗人正站在江边,目送友人即将踏上旅程。
“君去学归鸿”,诗人希望友人像鸿雁一样,自由自在地远行。归鸿比喻友人前往京城,暗示友人此时要去的地方是京城,也寓意友人会像鸿雁一样,前程似锦。
接着,“绿水琴声切,青袍草色同”,诗人眼前的绿水就像自己的琴声一样,有着深切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青袍代表着友人的官服,草色则象征着京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写出了友人前程的美好与希望。
“鸟喧金谷树,花满洛阳宫”,这两句引用了历史典故,金谷树指的是金谷园中的树木,洛阳宫则是古代帝王居住的地方。诗人在这里借用了这些典故,意在赞美友人所去的地方,充满了生机与繁华,同时也暗示着友人未来的美好生活。
最后,“日日相思处,江边杨柳风”,诗人站在江边,看着友人渐渐远去,心中充满了思念。这种思念之情随着江边的杨柳风,日夜不息,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牵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离的不舍,以及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福。诗中既有现实景象,也有历史典故,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朱放
[唐](公元七七三年在世)字长通,襄州南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中前后在世。初居汉水滨,后以避岁馑迁隐剡溪、镜湖间。与女诗人李冶,上人皎然,皆有交情。大历中,辟为江西节度参谋。贞元二年,(公元七八六年)诏举“韬晦奇才”,下聘礼,拜左拾遗,辞不就。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