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苦雨》描绘了阴雨连绵的苦闷生活,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前两句"雨脚如丝苦未收,凉深五月尽披裘"用比喻手法写雨:雨丝像线一样密密麻麻下个不停,五月的天气本应暖和,却冷得让人穿上了皮袄。这里"苦"字既写雨下得久,也暗示心情烦闷。
中间四句写生活困境:屋子低洼处积满雨水,心里却惦记着远方的瓠子河(可能指家乡或牵挂之地);夜里只有萤火虫的微光作伴,最心疼野草还没到秋天就泡烂了。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潮湿阴冷的环境和孤独忧虑的心情。
最后两句用自嘲的口吻说:三间老屋随时可能倒塌,可笑我这个读书人却顾不上为自己打算。这种幽默中带着心酸的表达,既表现了读书人的清贫,也透露出面对困境的无奈。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雨丝、积水、萤火、烂草"等意象勾勒出潮湿阴冷的氛围,通过"披裘、独坐、心悬"等动作传递愁绪,最后用老屋将塌的比喻和自嘲,让读者在苦笑中体会到生活的不易。诗人没有直接喊苦,但每个字都在诉说苦闷,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打动人心。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