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上行舟的文人雅集图景,充满诗情画意。
开篇用"清音天半落松杉"形容歌声从高处飘落,像松杉间的天籁之音,暗示聚会的高雅氛围。第二句说即使普通人在仙舟旁吟诗,声音也变得不凡,突出环境的神圣感。
中间四句生动展现江上景致:夜雨后江水涨到与岸齐平,春日的蒲草丛中驶过十幅风帆的船只。诗人与友人饮酒作诗,醉得帽子都歪了也不在意,准备题诗时墨汁染脏衣衫也不计较,活画出文人放达不羁的形象。
最后两句像写书信般亲切,嘱咐东江的老朋友赶快回信,透着朋友间的亲密随意。全诗将自然美景与文人雅趣完美融合,语言清新流畅,读来仿佛能看见春江上那叶载满诗酒的轻舟。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