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氏吴江书舍

大道如青天,六经著日月。
群贤扬其光,粲然众星列。
胡为千载后,雕虫事钻穴。
残竹侈汉伪,遗灰昧秦阙。
鱼豕竟难辨,郑卫互相越。
白石抵真璧,跛牂骋遐辙。
喧啁寒蝉呜,萧瑟秋萤灭。
之子秉遐尚,三迁仰遗烈。
铭心诵姬繇,正席敷孔说。
夕忌明月驶,朝畏阳景没。
独立披浮云,万里见昭晢。
道积身可贵,理悟心自悦。
会当探骊龙,明珠与子掇。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大道如青天"开篇,用开阔的意象赞美古代圣贤留下的经典著作(六经)如同日月般永恒光辉。接着用"群贤扬其光"形容历代学者传承发扬这些智慧,像繁星般璀璨。

但诗人笔锋一转,批评后世学者沉迷于琐碎考据("雕虫事钻穴"),就像研究残缺的竹简、秦朝的灰烬,陷入无意义的争论。用"鱼豕难辨"(指文字传抄错误)、"郑卫互越"(指音乐雅俗混杂)等典故,讽刺学术界的混乱。更用"白石当美玉"、"瘸羊跑远路"等生动比喻,嘲笑那些错把糟粕当精华的人。

后半段笔调转为赞扬,描写一位坚守正道("秉遐尚")的学者。他像古代圣贤一样勤奋钻研("三迁"用孟母三迁典故),早晚苦读唯恐时间不够("忌明月驶"、"畏阳景没")。最终达到"拨云见日"的境界,在追求真理("道")中获得精神愉悦。

结尾充满鼓励:只要坚持探索真理("探骊龙"指冒险求宝),终会获得智慧明珠。全诗通过古今学者对比,既批判了浮躁的学术风气,又歌颂了真正的治学精神,激励后人追求大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