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从醉酒到清醒后的失落与感伤,充满对青春逝去和人生无常的叹息。
前两句写清晨景色:晨星淡白,晨雾微黄。诗人在临安(今杭州)典当华服(鹔鹴指贵重衣物)换酒喝,暗示生活困顿。接着写醉酒后的梦境:梦里仿佛来到仙境(群玉府),但醒来发现仍在愁闷的居所(郁金堂),春天已老去。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意象写回忆:风中蝉鸣,女子鬓发在灯下若隐若现;流苏帐幔垂地,飘着冰麝香气。这些美好记忆如今像飘零的柳絮般消散,最令人痛心的是,青春不再(老大),被迫为生活漂泊(嫁浮梁,浮梁是古代茶叶集散地,暗指为生计奔波)。
全诗通过酒醉梦醒的对比、华美记忆与现实落魄的反差,表达了人生易老、美好易逝的深切哀愁。诗人用"赌酒""典衣""败絮""浮梁"等现实意象,让飘渺的愁绪有了具体依托,读来既唯美又心酸。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