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寺庙的春日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宁静与喧嚣的对比。
开头两句"古寺倚峥嵘,春风信马行"勾勒出一幅春日访寺图:古老的寺庙依傍着险峻的山势,诗人在春风中骑马漫行。这里"信马"二字用得巧妙,既表现了诗人悠闲的心境,又暗示了即将展开的寺庙之旅。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寺中景物:"猿吟千树暗"写傍晚时分猿猴啼叫、树影渐暗;"僧定一灯明"则突出僧人打坐时一盏孤灯的明亮,这一暗一明的对比格外动人。"野水循除出"是说山间溪水沿着台阶流淌,"庭莎夹径生"描写小径两旁野草丛生,这些细节都让古寺显得格外幽静。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云何多俗韵,一宿又江城"道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为何自己身上还带着这么多世俗气息?才住了一晚就要返回喧嚣的江城。这种出世与入世的纠结,让整首诗在宁静中多了一份惆怅。
全诗最大的魅力在于用简练的语言营造出鲜明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通过古寺的静谧与江城的喧嚣对比,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现实中难以完全摆脱尘世羁绊的无奈。这种真实而复杂的情感,正是打动人心的地方。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