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三首

九重天上星三点,万顷波心月一钩。
醉有百篇来笔下,愁无半点到眉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然物外、潇洒自在的文人形象。

前两句"九重天上星三点,万顷波心月一钩"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宏大景象:在高高的天上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在广阔的水面中央挂着一弯新月。这种描写既展现了天地的辽阔,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高。

后两句"醉有百篇来笔下,愁无半点到眉头"直接描写诗人的状态:酒醉时文思泉涌,能写出上百篇诗文;生活中却没有半点忧愁挂在脸上。这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乐观豁达的文人形象。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三点星"和"一钩月"这样极简的意象,反衬出天地的广阔
2. 通过"醉"与"愁"的对比,突出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3. 语言简洁明快,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这种诗风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理想,也展现了诗歌以简驭繁的艺术魅力。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