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诗人在郊外住所与来访客人交谈的场景,充满了宁静而略带萧瑟的田园气息。
开头两句"傍舍虫声满,残秋宿雨村"先声夺人,用虫鸣和雨后村庄的意象,立刻把读者带入一个深秋的乡村环境。虫声满耳说明环境幽静,残秋宿雨则暗示着季节的凄凉。
中间四句写客人来访的情景。"远劳才子骑"说明客人不辞辛劳远道而来,"光顾野人门"则用谦逊的语气表示对客人来访的感激。"败叶盘空蔓,彫丛露暗根"这两句写景尤为精彩,枯萎的藤蔓上挂着残叶,灌木丛中露出老根,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深秋的凋零景象。
最后两句"相携未尽语,川月照黄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主客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到黄昏,河面上倒映着月光。这个结尾既表现了主客之间的情谊,又以自然景物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通过对虫鸣、落叶、月光等寻常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将自己的心境融入景物之中,让读者在静谧的秋景中感受到主客之间的真挚情谊和诗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薛能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