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无眠的场景,通过简洁的意象传递出孤独与淡淡的忧愁。
开头两句"四远寂然群动收,只馀严鼓度坊楼"勾勒出深夜的静谧——四周一片寂静,白天的喧嚣都消失了,只剩下报更的鼓声从街巷楼阁间传来。这里的"严鼓"指夜间报时的鼓声,给人一种庄重而孤寂的感觉。
后两句"无由更续三更梦,何处飞来一点愁"转入内心感受。诗人无法继续入睡("无由更续三更梦"),突然感到一丝莫名的忧愁袭来("何处飞来一点愁")。这个"愁"字用得巧妙,像是一只飞鸟突然闯入心间,说不清来由却又真实存在。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极简的笔法描绘出深夜的典型场景
2. "一点愁"的比喻生动传神,把抽象情绪具象化
3. 通过外界寂静与内心波动的对比,突出失眠时的微妙心境
这种深夜独醒时捕捉到的细微感受,很容易引发读者共鸣,特别是那些有过失眠经历的人,更能体会诗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情绪。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