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
濡迹古梁郊,托兹洪河疆。
流景逝不处,众草忽巳霜。
玄云骇崇原,鸣风激空桑。
侯予竟此夕,念独涕沾裳。
人欲天必从,神交讵无方。
解襟即幽寐,执袂奉颜光。
道暌未终巳,舒体各异乡。
鸣鸡在东壁,薄月鉴空床。
精诚谅有合,暂违宁讵伤。
流景逝不处,众草忽巳霜。
玄云骇崇原,鸣风激空桑。
侯予竟此夕,念独涕沾裳。
人欲天必从,神交讵无方。
解襟即幽寐,执袂奉颜光。
道暌未终巳,舒体各异乡。
鸣鸡在东壁,薄月鉴空床。
精诚谅有合,暂违宁讵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秋夜晚的孤独与思念,通过自然景象和内心独白的交织,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情感。
开头四句写景:诗人身处古老的梁郊,靠近洪河。时光飞逝,草木突然染上秋霜,乌云掠过高原,狂风在桑树林中呼啸。这些景象烘托出萧瑟凄凉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中间六句抒情:诗人在这个夜晚独自思念某人,泪湿衣襟。他相信"人欲天必从"(人心所向,天意必会成全),即使相隔遥远,精神也能相通。他解开衣襟准备入睡时,仿佛看到对方的身影,但现实却是两人天各一方。这里展现了希望与现实的矛盾。
最后四句写黎明前的场景:鸡鸣声从东墙传来,淡淡的月光照在空床上。诗人坚信只要心意真诚,暂时的分离不会真正伤害彼此的感情。"精诚谅有合"是全诗的核心——真挚的情感终会跨越时空产生共鸣。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将秋夜的寂寥、思念的煎熬和坚定的信念融为一体。最动人的是诗人那种明知相隔却依然相信精神相通的执着,就像我们现代人虽然与所爱之人远隔千里,仍会对着月光思念,相信彼此心灵相连一样。诗中"乌云""狂风""鸡鸣""月光"等意象组合,既真实又富有象征意义,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种孤独中带着希望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