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南入关所经皆秦汉旧迹车中无事因仿香山新乐府体率成十章(选四首) 其三 贾谊墓
西京执戟郎,绿鬓忽已皓。
太宗爱老臣乃少,武皇爱少臣复老。
坐令人惜贾洛阳,怀奇亦不值武皇。
灌婴周勃哙伍耳,是老秃翁何足详。
长沙西来对宣室,汉皇才高殊自失。
固知尚鬼由楚人,因从楚来询鬼神。
鬼神之言亦陈戒,汉廷惟生识成败。
君不见,微吟贾生赋,车过洛阳界,坟荒无人碑已坏。
纷纷何况里中儿,我亦少年先下拜。
太宗爱老臣乃少,武皇爱少臣复老。
坐令人惜贾洛阳,怀奇亦不值武皇。
灌婴周勃哙伍耳,是老秃翁何足详。
长沙西来对宣室,汉皇才高殊自失。
固知尚鬼由楚人,因从楚来询鬼神。
鬼神之言亦陈戒,汉廷惟生识成败。
君不见,微吟贾生赋,车过洛阳界,坟荒无人碑已坏。
纷纷何况里中儿,我亦少年先下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汉代才子贾谊的遭遇,借古讽今,表达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写人才与时代的错位:贾谊年轻时(绿鬓)在汉文帝(太宗)朝当官,但文帝喜欢老臣;等到汉武帝(武皇)喜欢用年轻人时,贾谊又老了。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找工作,要么嫌你没经验,等你有经验了又嫌你年龄大。
中间八句用三个典故:
1. 灌婴、周勃(汉初功臣)被比作"老秃翁",暗示朝廷重用庸才。
2. 贾谊从长沙召回长安,汉文帝在宣室殿问他鬼神之事(历史真实事件),说明皇帝只把他当占卜先生。
3. 但贾谊其实有真才实学,他的建议能预见国家兴衰。
最后六句是现实场景:诗人路过洛阳,看到贾谊荒废的坟墓(碑已坏),联想到当下社会也不重视人才。但诗人作为年轻人,依然向这位前辈鞠躬致敬,表达对才子的敬重。
全诗妙在把历史典故写成现代职场困境,荒坟的描写又让感慨落地。最后"少年下拜"的举动,既点明诗人身份,又暗示这种人才悲剧仍在延续。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