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夏夜萤火虫飞舞的奇幻景象,充满童趣和想象力。
前两句用比喻手法写萤火虫群飞的场面:像一条发光的龙尾在林间盘旋("煜煜苍龙尾角蟠"),又像沸腾的星星在树梢闹腾("小星如沸闹林端")。这两个比喻既写出萤火虫流动的光带,又表现出它们活泼的动态。
后两句突然拉近镜头,聚焦到单个萤火虫:人们突然被一道三尺长的流光惊到("乍惊三尺飞光度"),仔细看才发现这发光的萤火虫,个头竟比金弹丸还大("萤火大于金弹丸")。这里通过"三尺"的夸张描写和"金弹丸"的对比,突出塞外萤火虫的硕大明亮,给人强烈视觉冲击。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萤火虫写得气势磅礴,从小昆虫身上发现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诗人用"苍龙""金弹"这些贵重意象来写萤火虫,既保留孩子的天真视角,又带着文人独特的审美趣味,让普通夏夜景象焕发出神奇光彩。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