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小除示澹书记
我年五十一,适汝四十五。
面目各老大,法身无遮护。
七年小除夕,喜共今年度。
缘聚且有时,况复无上道。
道在忧弥深,空忧愧无补。
爱尔性忱挚,惧尔性疏稿。
我归自栖贤,晤别犹草草。
臷庵一月谈,投机恨不蚤。
屈曲有深言,直捷无行路。
暗明绝暗明,回互不回互。
十地岂其俦,万法从兹扫。
一喝双耳聋,一蹋全身倒。
释子非百丈,山僧非马祖。
荷担莫迟回,须记四十五。
面目各老大,法身无遮护。
七年小除夕,喜共今年度。
缘聚且有时,况复无上道。
道在忧弥深,空忧愧无补。
爱尔性忱挚,惧尔性疏稿。
我归自栖贤,晤别犹草草。
臷庵一月谈,投机恨不蚤。
屈曲有深言,直捷无行路。
暗明绝暗明,回互不回互。
十地岂其俦,万法从兹扫。
一喝双耳聋,一蹋全身倒。
释子非百丈,山僧非马祖。
荷担莫迟回,须记四十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除夕夜写给一位叫"澹书记"的朋友的,主要表达了三个层面的情感:
1. 岁月与友情
诗人51岁,朋友45岁,两人都已不再年轻。七年来的除夕都是一起度过,说明他们感情很深。但诗人感叹相聚时间有限,透露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2. 修行感悟
诗中提到"无上道"、"法身"等佛教用语,反映两人都是修行之人。诗人说自己虽然修行但仍有忧虑,担心朋友性格太直率(疏稿),也担心自己帮不上忙(空忧愧无补)。这展现了修行者真实的人性一面。
3. 禅机点拨
后半部分用了很多禅宗典故,比如"一喝双耳聋"(禅师用喝斥使人开悟)、"马祖百丈"(著名禅师师徒)。诗人用这些比喻告诉朋友:真正的修行要超越常规思维(屈曲有深言),放下执着(万法从兹扫),鼓励朋友坚定修行(荷担莫迟回)。
全诗特色:
- 用除夕这个特殊时间点,把岁月感、友情和修行感悟自然融合
- 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既有"面目各老大"这样直白的感叹,也有"暗明绝暗明"这样的禅语
- 结尾"须记四十五"既点明朋友年龄,又暗示修行要珍惜当下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即使修行者也会为友情和岁月感慨,真正的修行不是脱离生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诗人对朋友的劝诫,其实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