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朋友家与诗社好友告别时的心情,同时透露出自己因妻子去世("内人之戚")的哀伤。全诗通过几个层次展现了一个中年文人的复杂心境。
前两句用"一竿直出"形容自己像钓鱼竿一样突然离开京城,短短一年仕途生活("马首弓尘"指官场奔波)就结束了。这里透露出对官场的厌倦。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表达人生选择:先是用"倦鸟离雪"和"闲花上船"的自然景象,暗喻自己离开北方官场、回归南方故乡的决定;再用两位历史人物作比——梁鸿(伯鸾)没能实现与妻子隐居的愿望,林逋(和靖)最终选择与鹤相伴,暗示自己因丧妻而无法实现夫妻隐居的理想,只能像林逋那样孤独终老。
最后两句最动人:头发已经全白的人(暗示年龄和沧桑)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但故乡青溪山下的潺潺泉水永远在那里等待。这个结尾把个人的哀伤融入自然永恒之中,透露出一种带着伤痛的释然。
全诗妙在把丧妻之痛、官场失意、归隐之志这三种情绪,通过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婉转表达,没有直接哭诉悲伤,而是让读者在鸟、花、鹤、泉这些意象中慢慢体会。特别是"白尽头颅"与"青溪鸣泉"的对比,白发代表生命有限,清泉象征自然永恒,这种对照让整首诗的意境瞬间开阔起来。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