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山间亭台的幽静景致,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自得其乐的心境。
前四句写景:用"斗石"(堆叠的石头)和"飞流"(瀑布)勾勒出山亭旁的山石与流水之趣;"远壑"(远处的山谷)仿佛就在屋檐边,"孤峦"(孤立的山峰)与城墙的轮廓交错,展现出一幅视野开阔又层次分明的山水画卷。
后四句抒情:诗人认为不必非要到名山大川(海岳)去,这样幽静的环境已足够让人心境悠闲。在这里获得了高雅的情趣,其境界足以媲美谢安(东晋名士,曾隐居东山)这样的隐士。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檐际见远壑""城间现孤峰"的巧妙视角,展现小景中的大气象
2. "何必到海岳"传递出"心远地自偏"的生活智慧
3. 结尾用谢安的典故不着痕迹,既显高雅又自然贴切
诗人通过日常可见的山水元素,构建出一个让人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这正是中国传统文人"小中见大"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