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水乡冬日劳作的生动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韵味。
前四句写水乡冬季的物产:渔民们趁着晨雾去捕捉野鸭大雁,寒冷季节的水乡正适合这些活动。霜降后的螃蟹膏黄饱满,大雪前的螺蛳肉质肥美。这里用"蟹膏""螺柱"这些具体物产,让人感受到水乡的丰饶。
后四句转到人的活动:渔家妇女忙着撒网捕鱼,盐商们急着盘算海盐买卖。最后两句突然插入一个有趣细节:菊花似乎开得太早了,它们也要像人们一样,辛苦地等待春天的阳光。这里用菊花"嫌早放"的拟人手法,暗示冬日劳作虽辛苦,但人们依然怀着对春天的期待。
全诗用朴实自然的语言,把水乡百姓的冬日生活写得活灵活现。既有"蟹膏""螺柱"这样让人流口水的美食描写,又有"打网""盘盐"这样充满动感的劳动场景,最后用菊花点出人们对温暖的向往,读来既亲切又余味悠长。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