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武牢关

行人候晓久裴徊,不待鸡鸣未得开。
堪羡寒溪自无事,潺潺一夜宿关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武牢关等待天亮的场景,通过对比自然与人的不同状态,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

前两句写实:旅人为了赶路,天没亮就起来在关门前徘徊等待,但关卡必须等到鸡鸣才开放。这里通过"久裴徊"的细节,生动表现了旅人焦急等待的心情。

后两句写景抒情:诗人羡慕寒溪(山间小溪)可以自由自在地流淌,整夜潺潺水声陪伴着关隘。这里用溪水的"自无事"反衬旅人的不自由——人要被规则约束,而自然却随心所欲。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候晓"与"一夜"形成时间对比,突出等待的漫长
2. 通过"鸡鸣"这个农村常见的报时方式,让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3. 最后用溪水声作结,既写实(夜间确实能听见水声)又写意(象征自由)

诗人没有直接抱怨旅途辛苦,而是通过羡慕小溪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对羁旅生活的感慨,这种委婉的表达反而让情感更加动人。普通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有时候,我们就像诗中的旅人,被各种规则束缚着,而大自然永远保持着自在的本真。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