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野的生动画面,同时暗含了诗人自嘲式的幽默感。
前两句写景:春天乳汁般丰沛的雨水滋养着山洞,石笋像鹅毛管一样生长;山间的池塘为了绕过曲折的岩壁,边缘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形状。这里用"鹅管"形容石笋的纤细,"犬牙"描绘岩壁的参差,都是非常形象的生活化比喻。
后两句转入自嘲:诗人笑说自己像把头角缩进壳里的蜗牛,沿着烟雾缭绕的山路慢慢爬回家。这里用"卷怀"形容缩头动作,"烟磴"指云雾中的石阶,而把自己比作蜗牛的想象既贴切又充满趣味。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鲜明的自然意象(石笋、犬牙岩)与可爱的动物比喻(鹅管、蜗牛),把普通的山行写得妙趣横生。特别是最后蜗牛的比喻,既写出了山路盘旋的真实景象,又透露出诗人悠然自得、不紧不慢的心境,还带着点自我调侃的意味,让整首诗在写景中透出活泼的生活气息。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