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悼念晚清名臣张之洞的,用对比的手法概括了他一生的两大功绩。
上联讲学问:张之洞做学问能把汉代经学和宋代理学(汉学重考据,宋学重义理)融会贯通,就像直接继承了孔子、孟子、程颐朱熹这些大儒"反对歪理、坚守正道"的传统。这里用"孔孟程朱"四位儒家代表人物作比,突出他学问的正统性。
下联讲功业:他处在中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特殊时代("运会"指时运),比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这些平定太平天国的名臣更难能可贵——因为那些人主要功绩是对外抵抗(外攘)和对内平乱(内安),而张之洞还要同时应对西方文明的冲击,在"中西竞争"的新形势下建设国家。
全联通过两个鲜明对比:汉学/宋学的学术融合,传统名臣/新时代能臣的功业对比,既展现了张之洞承前启后的学术地位,又突出了他在特殊历史时期不可替代的治国贡献。语言虽典雅但逻辑清晰,就像用两个精准的坐标,为读者定位了这位历史人物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