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仲山后坐通法寺西轩(是日名其圃曰雷泉)

歇马东城下,缘堤踏浅沙。
长因送客日,数得到僧家。
灌木阴三亩,奔泉响万车。
晚来檐溜断,天际散红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送别友人后,独自漫步到通法寺西轩的所见所感,充满宁静与自然的韵味。

首联"歇马东城下,缘堤踏浅沙"写诗人送别友人后,在东城下停马,沿着河堤漫步,踩着松软的沙滩。这里的"踏浅沙"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仿佛能听到沙沙的脚步声。

颔联"长因送客日,数得到僧家"说明诗人经常在送别友人后,顺道拜访寺庙。这透露出诗人与寺庙的缘分,也暗示了他对清净之地的喜爱。

颈联"灌木阴三亩,奔泉响万车"是诗中最生动的画面:茂密的灌木投下大片阴凉,奔流的泉水声如万车轰鸣。这里用夸张的比喻"响万车",让读者仿佛听到震耳欲聋的水声,与前面的宁静形成强烈对比。

尾联"晚来檐溜断,天际散红霞"写傍晚时分,屋檐的滴水声停了,天边铺满绚丽的晚霞。这个结尾充满画面感,滴水声的停止暗示时间流逝,而红霞则给全诗带来温暖的色彩。

全诗通过"浅沙"、"灌木"、"奔泉"、"红霞"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动静结合、声色俱佳的自然世界。诗人用送别后的闲适心情,带我们领略了寺庙周边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奔泉响万车"的夸张描写,既写出水势之大,又反衬出环境的清幽,是诗中最为精妙的句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