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潭
春禽交交鸣绿扬,征夫辨色早束装。
前行十里雾未醒,驴尾秃速驴耳长。
朦胧人语遥唤渡,约略村落开微阳。
烟光两岸溪一曲,树影四匝潭中央。
菜畦麦陇桃李径,高间红白低青黄。
新鹅野鸭好毛羽,拍拍飞出沿方塘。
田家之乐乐何限,顿令过客忘他乡。
只愁雾重天欲雨,横策又上黄茅冈。
前行十里雾未醒,驴尾秃速驴耳长。
朦胧人语遥唤渡,约略村落开微阳。
烟光两岸溪一曲,树影四匝潭中央。
菜畦麦陇桃李径,高间红白低青黄。
新鹅野鸭好毛羽,拍拍飞出沿方塘。
田家之乐乐何限,顿令过客忘他乡。
只愁雾重天欲雨,横策又上黄茅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乡村画卷,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开头用鸟鸣和赶路人点出时间——天刚亮的春天早晨。绿杨、雾气、长耳朵的毛驴,这些细节让人仿佛看到朦胧晨光中赶路的场景。远处传来渡口的呼唤声,村落隐约可见,阳光刚刚穿透晨雾。
中间部分用丰富的色彩描绘乡村景色:两岸烟光、潭中树影、菜地麦田、红白桃李、青黄相间的田野。新鹅野鸭拍打着翅膀从方塘飞起,这些动态描写让画面活了起来。诗人感叹农家生活的乐趣无穷,让人忘记身在异乡。
结尾笔锋一转,流露出淡淡的愁绪——担心雾气太重会下雨,只好拄着拐杖继续赶路,爬上长满黄茅的山冈。这个转折让全诗在美好中多了些真实感,暗示旅途的艰辛。
全诗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水彩画,有声音(鸟鸣、人语、拍翅声)、有色彩、有光影变化,还有从惬意到忧虑的情感起伏,生动展现了春日乡村的鲜活景象和旅人的复杂心境。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