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南斋书卷

南市城边一草堂,图书左右百忧忘。
屋偏宜夏风生画,花易逢春地向阳。
不愿笙歌闻北里,为怜松竹锁西庄。
自家意思何相似,庭草青青日渐长(梁溪诗钞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隐居在城南草堂的闲适生活,通过朴素的语言传递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联"南市城边一草堂,图书左右百忧忘"直接点明住所位置和日常生活:在城南集市旁有个简陋的书斋,满屋的书籍让主人忘却烦恼。这里用"百忧忘"三字生动表现了读书带来的精神解脱。

中间两联用四季景物展现生活情趣:"屋偏宜夏风生画"说草堂夏天通风凉爽,像一幅会动的画;"花易逢春地向阳"写春天庭院因朝阳而鲜花易开。这两句通过"风生画"的巧妙比喻,把普通的生活场景写得充满诗意。

"不愿笙歌闻北里,为怜松竹锁西庄"形成对比:不爱热闹的歌舞场所,独爱松竹环绕的幽静庄园。这里"锁"字用得精妙,仿佛松竹把喧嚣都挡在了门外。

尾联"自家意思何相似,庭草青青日渐长"最见深意:看着庭院青草自然生长,暗喻自己追求像草木一样顺应自然、不受拘束的生活状态。"日渐长"三字既写草的生长,也暗示这种闲适生活的延续。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幅用白描手法绘就的文人隐居图。通过草堂、书籍、夏风、春花、松竹、庭草这些日常意象,传递出作者不慕繁华、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平凡生活中发现诗意,在简单处所得满足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