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右丞相赠太师燕文贞公挽词二首

海内文章伯,朝端礼乐英。一言兴宝运,三入济群生。
命与才相偶,年将位不并。台星忽已坼,流恸轸皇情。
甲第三重戟,高门四列侯。已成冠盖里,更有凤凰楼。
人世方为乐,生涯遽若休。空馀掌纶地,传庆百千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孙逖为悼念宰相燕文贞公(张说)而作,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赞颂了这位杰出政治家的功绩与人格魅力。

第一首聚焦燕文贞公的才华与贡献:
- 开篇用"文章伯"(文坛领袖)和"礼乐英"(礼乐专家)直接点明他既是文化大家,又是治国能臣。
- "一言兴宝运"说他一句谏言就能振兴国运,"三入济群生"指他三次拜相造福百姓,用具体数字突出他的关键作用。
- "命与才相偶"感叹他的天赋与机遇完美结合,但"年将位不并"又暗含惋惜——这样的人才本该获得更高地位。
- 结尾以"台星坼"(象征重臣陨落)的意象,带出皇帝与百姓的悲痛,凸显他的重要性。

第二首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人生无常:
- 前四句用"甲第""高门""冠盖里""凤凰楼"等豪华建筑群,描绘他生前的显赫地位,就像现代人描述"豪宅林立""门庭若市"。
- 突然转折"人世方为乐,生涯遽若休",就像说"正当享受人生时,生命却突然按下停止键",形成强烈反差。
- 最后以"掌纶地"(起草诏书之地)象征他的政治遗产,说这些功业会流传千秋,既是对逝者的安慰,也暗含"精神永存"的深意。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情绪的碰撞:一边是"这个人多么了不起"的崇敬(如文化泰斗、治国高手),一边是"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走了"的痛惜。诗人用"流星般陨落"的意象和"豪宅犹在,人已不在"的对比,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那种遗憾。这种对杰出人物"生前光芒万丈,死后令人唏嘘"的描写方式,在今天追忆功勋人物时依然适用。

孙逖

孙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昌府区沙镇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