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子及见贺韵

虚舟不记坎和流,槁木何心春共秋。
幸自一生甘辟谷,更须万户苦封留。
颇懲吾族骓千里,且学乡人橘满洲。
平生惟良资共理,病夫何以副旁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邓子及唱和之作,表达了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历经沧桑后的通透心境。

首联"虚舟不记坎和流,槁木何心春共秋"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开篇:像空船不记得水流起伏,像枯树不在意季节更替。这里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态,不再为人生起伏和时光流逝而烦恼。

颔联"幸自一生甘辟谷,更须万户苦封留"是自我宽慰:庆幸自己能安于清贫(辟谷指不食五谷的修行方式),何必像世人那样苦苦追求功名利禄(万户侯的封赏)。这里体现了作者对物质富贵的淡泊。

颈联"颇懲吾族骓千里,且学乡人橘满洲"用典故自嘲:家族曾有千里马般的显赫历史(骓指项羽的乌骓马),但自己宁愿像普通乡民一样种橘为生。这反映了作者主动放弃显赫家世,选择平凡生活的决心。

尾联"平生惟良资共理,病夫何以副旁求"是谦逊之词:一生只求与志同道合者探讨真理,自己这个"病夫"(自称)哪敢奢望他人的赏识。最后以自谦作结,更显其淡泊真诚。

全诗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通过一系列对比(虚舟与激流、枯木与春秋、显赫家世与平凡生活),展现了作者历经世事后的豁达。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主动选择平凡的勇气,以及"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的生活智慧。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