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秀才(琪枝)画梅(丁丑)

平生冷笑林君复,活剥江为两句诗。
画到影疏香暗处,始知一字可称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为朋友李琪枝的梅花画作所题,语言幽默风趣,暗藏深意。

前两句"平生冷笑林君复,活剥江为两句诗"看似在调侃:诗人说自己一直瞧不上宋代隐士林逋(以"梅妻鹤子"闻名),还戏称李琪枝的画是"活剥"了唐代诗人江为咏梅的名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改写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里的"冷笑""活剥"都是反语,实则是用自嘲的方式夸赞——连林逋这样的咏梅高手都被比下去了。

后两句"画到影疏香暗处,始知一字可称师"点明主旨:当看到画中梅花疏朗的影子和若有似无的香气时,才惊觉哪怕画里只传达出"疏""暗"这一个字的意境,就足以当自己的老师了。这是用夸张手法盛赞画作传神——不仅画出形态,连难以表现的"香气"都透过画面传递出来了。

全诗妙在正话反说:表面在调侃古人、自贬眼光差,实则层层递进地夸画作超越前人。最后用"一字可称师"的反常评价,把对画作的推崇推到极致,让人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前面所有的"贬低"都是为最后的盛赞铺垫。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比直接夸赞更有趣味和张力。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