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华慢 为罗孝锡丈题陈苕溪昭君倚梅图

胡天望绝。
明灭黄尘,蔽未央宫阙。
貂裘寒脆,回首处、莫为丹青愁咽。
幺弦倦拨,料早已、檀槽冰裂。
更玉龙、尽日吹残,催起故关晴雪。
春风难度阴山,甚沙外疏梅,红萼犹结。
毡车过处,应暗忆、驿路幽香谁折。
伤心临镜,怕重画、汉家眉月。
想夜深、梦里归魂,尚佩旧时环玦。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远嫁异域的佳人形象。

上片写昭君在塞外的孤寂生活。开篇"胡天望绝"四字,一下子把读者带入辽阔荒凉的塞外景象。黄沙漫天,遮蔽了长安的宫殿,暗示昭君与故国的隔绝。"貂裘寒脆"写塞外严寒,貂皮大衣都冻得发脆,更显出环境的恶劣。她不愿回头看自己的画像,因为那只会徒增忧愁。琵琶弦断、琴板冻裂的细节,暗示她早已无心弹奏思乡之曲。结尾用"玉龙"(指风雪)终日吹拂的意象,带出边关的晴雪景象,烘托出凄清氛围。

下片转入对故国的思念。春风都吹不过阴山,暗示她与故国的距离之远。沙地外孤独的梅花依然开放,让她想起故乡的驿路上,不知是谁在折梅寄远。"伤心临镜"写她害怕对镜梳妆,因为画眉时会想起汉宫的样式。结尾想象她在梦中回到故国,依然佩戴着从前的玉饰,这个细节特别动人,表现出她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思念。

全词最打动人心的,是通过塞外风物与汉宫记忆的对比,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王昭君形象。她不是历史书上那个符号化的和亲公主,而是一个会冷、会想家、会做梦的普通女子。词人用"貂裘寒脆""檀槽冰裂"这些具体可感的细节,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体会到她的孤独与乡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