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龙关
郁盘鸟道中,忽睹巉岩削。
双耸若天门,神工斧斤凿。
攒刺剑戟横,摩厉成锋锷。
青冥杳无垠,怪雨从空落。
一径折霄光,绝壁尽倒却。
千仞蹙孤危,不敢栖猿玃。
攀跻坂益欹,数武困行脚。
嗤彼铜马馀,持铩倚木阁。
狼窜险一隅,俄就官军缚。
于今走轻车,亭午气颓索。
白日景蔽亏,一步一狞恶。
瞬息度层关,须鬓恐非昨。
双耸若天门,神工斧斤凿。
攒刺剑戟横,摩厉成锋锷。
青冥杳无垠,怪雨从空落。
一径折霄光,绝壁尽倒却。
千仞蹙孤危,不敢栖猿玃。
攀跻坂益欹,数武困行脚。
嗤彼铜马馀,持铩倚木阁。
狼窜险一隅,俄就官军缚。
于今走轻车,亭午气颓索。
白日景蔽亏,一步一狞恶。
瞬息度层关,须鬓恐非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穿越险峻辰龙关的惊险体验,充满画面感和紧张氛围。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险峻山势的视觉冲击
前八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盘旋的鸟道间突然出现刀削般的悬崖,像被天神劈开的"天门";岩壁如剑戟交错,雨雾从高空飘落。阳光在曲折山径间破碎,绝壁仿佛随时会倾倒,连猿猴都不敢停留——这些夸张的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山路的险恶。
2. 行走其间的身体体验
中间部分转为亲身体验:攀爬时斜坡越来越陡,走几步就累得腿软。诗人用"嗤彼铜马馀"的典故(东汉铜马军残部据险而守仍被擒),暗示这地方连亡命之徒都守不住。现在自己乘车经过,到中午就精疲力尽,阳光被山体切割得支离破碎,每一步都像在怪物口中行走——这种身体化的描写让读者产生强烈代入感。
3. 时空变幻的哲思
结尾最妙:穿过关隘的瞬间,诗人突然觉得胡须鬓发似乎都变白了。这个夸张细节生动传达出"度关如度劫"的心理震撼,仿佛在险境中经历了时间压缩,瞬间苍老。这种时空错位感,把自然险境转化为生命体验的隐喻。
全诗就像用文字雕刻的险关模型,既有"剑戟横"的锐利线条,又有"怪雨落"的朦胧氛围,最后落在"须鬓非昨"的生命顿悟上,让读者既看到惊心动魄的景色,也感受到人在自然伟力前的渺小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