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四续六首 其一 老子
往昔论古人,吾爱周李耳。
熟知古今事,久为柱下史。
阅历尽人智,无愧称老子。
仲尼曾问道,赞叹不自已。
如何云中龙,为人掣其尾。
骑牛过函谷,乃逢令尹喜。
闭关不令行,写经尽两纸⑴。
道德五千言,言简多妙理。
道家重无为,传教自此始。
何意宗太上,后复有道士。
熟知古今事,久为柱下史。
阅历尽人智,无愧称老子。
仲尼曾问道,赞叹不自已。
如何云中龙,为人掣其尾。
骑牛过函谷,乃逢令尹喜。
闭关不令行,写经尽两纸⑴。
道德五千言,言简多妙理。
道家重无为,传教自此始。
何意宗太上,后复有道士。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的是作者对老子(李耳)的敬仰和道家思想的概括。
前六句说:老子是周朝的智者,当过国家图书馆馆长(柱下史),见多识广,所以被称为"老子"(既指尊称也双关"老人家"的意思)。连孔子都向他请教过问题,佩服得不得了。
中间六句讲老子的传奇故事:说他像云中飞龙一样自由,却被尹喜拦住不让走(掣其尾的典故)。在函谷关被拦下时,老子写了著名的《道德经》(两纸指竹简)。这部短短五千字的书,用简练的话讲透了"无为而治"的智慧,开创了道家学派。
最后两句有点小吐槽:没想到后世把老子神化成"太上老君",还发展出各种道教仪式,这恐怕不是老子本意吧。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云中龙"比喻老子的超脱,用"掣其尾"说被迫写书,画面感很强
2. 强调《道德经》"言简多妙理"的特点
3. 最后点出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显得很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