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丈夫远赴边关后的孤独与思念,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
前两句点明背景:汉朝皇帝在祁连山用兵("事祁连"指军事行动),女子的丈夫("良人")驻守在高阙要塞。这里用地理距离暗示夫妻分离。
中间四句用日常生活场景表现孤独:空荡荡的楼台("空台")在暮色中更显寂静,女子愁坐至容颜憔悴。春风拂过帷帐,秋月徘徊窗前,这些美好景物反而衬托她的寂寞——"泛艳""裴回"两个动词让自然景物都带上了忧郁色彩。
最后两句情感爆发:最令人心碎的是军书断绝(暗示丈夫生死未卜),让她的青春年华("流芳")在等待中白白消逝。"可怜""空使"这些词直接传递出深深的无奈与哀伤。
全诗妙在通过"空台-愁坐-风月"这些日常画面,把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痛苦具体化。没有直接写血腥战场,但通过闺阁女子的视角,让读者更能体会战争拆散家庭的残酷。最后那个"芳"字尤其 poignant( poignant:尖锐的,辛酸的,惨痛的),既是字面指花香消散,也隐喻女子凋零的青春。
王易从
(约667—约726)唐京兆杜陵人。八岁工词赋,博涉经史。武则天垂拱间登进士第,授亳州城父尉,转华阴尉。大足元年,登文擅词场科。历美原尉、华原丞、鄠县尉。睿宗景云二年,朔方总管张仁愿奏判军事。累迁户部员外郎,历祠部、主爵、考功三郎中,擢给事中、中书舍人。迁兵部侍郎,出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博闻好古,善文词,工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