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仲观迎亲江陵

战尘飞空暗南北,出门每恨山河窄。
况复荆州千里遥,君家严亲久为客。
天南(一作高)雁杳音尘绝,十七年间愁百结。
昨者忽传消息真,健步如仙髻如雪。
上堂白母喜欲颠,明朝便买西江船。
奉迎归养无不足,高官可弃金可捐。
东邻失子西失母,君家具庆宁非天。
别君岂必送行曲,望君却赋归来篇。
旧闻荆襄树旗羽,客行不免多愁苦。
严君能保千金躯,岂无归梦到乡土。
老大还家乐且閒,溪柳山花总如故。
君今去去须早归,白发慈亲倚门暮。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儿子去远方接父亲回家的故事,充满了亲情和思乡之情。

开头描写战乱年代,出门在外的人总觉得天地狭小、路途艰难。朋友的父亲在千里之外的荆州(今湖北江陵)做客多年,整整十七年音讯全无,家人愁肠百结。突然有一天传来好消息,说老父亲还健在,身体硬朗("健步如仙髻如雪"),儿子高兴得快要发疯,立刻准备船只去接父亲。

诗中对比了两种人生:东边邻居失去儿子,西边邻居失去母亲,而朋友家却能父子团圆,这是多么幸运。诗人劝朋友不必写送别诗,应该写"归来"的诗篇。虽然听说荆州一带还有战乱,但相信老父亲一定能平安归来。想象着老人回家后的快乐生活:在熟悉的溪边柳树下散步,看山花依旧。最后叮嘱朋友一定要早点带父亲回来,因为年迈的母亲正倚着门焦急等待。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战乱年代普通人对团圆的渴望。没有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都是真挚的情感:儿子接到父亲消息时的狂喜,对邻居不幸的同情,对朋友一家团圆的祝福,以及最后"慈母倚门"这个细节,都让人感动。诗人通过这个小故事,展现了乱世中亲情最温暖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