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得非常生活化,讲的是作者对悠闲生活的态度。
前两句"尘编何用朝朝看,新酿还须处处赊"意思是:何必天天捧着发霉的旧书死读,不如到处去赊新酿的好酒来喝。这里"尘编"指落满灰尘的书本,"赊"是记账买酒的意思,表现出一种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
后两句"好事若能频载酒,不妨时复到杨家"说:要是朋友经常带着酒来找我,那我不介意常常去杨家串门。"杨家"可能指朋友家,也可能暗用典故(历史上杨姓人家多好客),但核心意思是:只要有酒有朋友,就愿意经常聚会。
全诗透露出三种生活智慧:
1. 读书不必太死板,生活需要调剂
2. 享受当下,美酒比死读书更有滋味
3. 重视朋友情谊,聚会喝酒就是人生乐事
语言直白如聊天,但把文人雅士爱喝酒、重友情的真性情写得活灵活现。就像现代人说"别老宅家刷手机,出来喝酒撸串"一样亲切。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