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还日本

榜人理行舻,日出江水平。
扶桑渺何许,万里浮沧溟。
上人国之彦,夙悟最上乘。
慕此中华风,一锡事游行。
名山与奥谷,足迹已遍经。
曰予处阛阓,幸矣识韩荆。
论诗坐终日,问法天花零。
相得臭味同,蔼蔼芝兰馨。
岂比钱刀徒,市利纷以营。
去去须臾间,何以展我情。
江草色萋萋,江花亦冥冥。
浮云聚复散,不能常合并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中国朋友送别日本僧人回国的故事,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开头四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船夫准备开船,太阳升起,江面平静。日本(扶桑)在万里之外,僧人即将远渡重洋。这里用简单的自然景象,烘托出离别时既平静又不舍的氛围。

中间部分介绍了这位日本僧人的优秀品质:他是国家的杰出人才,早早领悟了高深的佛法。因为仰慕中国文化,带着锡杖来中国游历,走遍了名山大川。诗人很幸运能在市井中结识这样一位好友,他们一起整日论诗谈佛,志趣相投,就像芬芳的芝兰一样美好。这里通过对比"钱刀徒"(追逐利益的人),突出了他们精神交流的珍贵。

最后八句抒发送别的不舍:相聚的时间太短暂,要怎么表达我的情意呢?江边的花草显得黯淡,天上的浮云聚了又散,就像人生难免分离。诗人用"萋萋""冥冥"这些叠词,让景物都染上了离愁,最后以浮云的聚散比喻人世无常,余韵悠长。

全诗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间话家常。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超越国界的知音之情——一个日本人如此热爱中国文化,与中国诗人产生精神共鸣,这种跨越海洋的友谊特别珍贵。最后的离别描写也很生活化,就像我们送别好友时,觉得路边的花草都失去了颜色一样真实动人。

0